金氏渊源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 > 历史研究 > 金氏渊源

字派•世次及其他
字派·世次及其他
——家谱研究之十
昭穆何以定,长幼怎相分,有了字派号,方能分得清。
谁是祖叔辈,哪是侄和孙,若无字和辈,岂不乱了伦。
开场白:字派,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辈份。古人(上古、中古)的名字普遍没有字派。即使皇家也是如此,主要以世系分上下高低、尊卑。你看,汉高祖叫刘邦,惠帝刘盈,文帝刘恒,景帝刘启,武帝刘彻,是没有字派的;唐高祖李渊,高宗李治,中宗李显。太宗李世民三个字“世”字也不是字派,他的兄弟建成,元吉,都没有统一的辈份。皇家没有字派好办,世系不会乱。因为有国史,皇家有清晰、完备、详尽的宗谱。民间正式修家谱,源自宋代欧阳修苏东坡创修谱牒,明清两代盛行。在那以前,达官贵人,豪门世家也有世系,那只不过是极少数。出身寒微之家往往追不出自己上古时代起源发脉的先祖,即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搞不清楚。
字派的出现源于何时,我没有做过考证。人们都说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世家字派不乱,其实那也是后来的事,原先孔子的儿子孔鲤、其孙孔伋、其十四代孙孔光、二十世孙孔融(即《三字经》上说的“融四岁能让梨”的孔融——后为建安七子之一)都没有字派。到了清朝写《桃花扇》的剧作家孔尚任,这时有了字派。这个尚字是孔子的六十四世,是康熙皇帝赐定孔家的辈名,从六十一世算起,依次为“弘闻祯尚衍,兴毓传纪广,昭宪庆繁祥”,后来道光皇帝又赐了五个字“令德维垂佑”。至于袁世凯也赐了字派,但至今似乎还没见用。
仁山堂字派:书归正传,说说咱们金氏的字派。2004年金氏七修宗谱的倡议书上开头介绍了:“孝友声延远,文章运际长,传家崇德业,绍世本明良”这二十个字,是老谱上记载的。那么是什么时候立的呢?谱序上没有说明,手头只有1923年六修宗谱的第二卷(昭公支下金长荣收藏献出)记载了这20字,我们推测,1879年(光绪五年)或1848年道光年间四修宗谱,老谱中可能就有了这20字。
但绝对不会是首创宗谱或二修、三修时立的。何以见得呢?老谱中的先人名字就是证明,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验证:
一、历次修谱执事人名单;二、先人年表中的老辈人名讳;三、老坟图上己故先辈的人名。
先看嘉庆丁卯年修谱纂辑司事名目:
缵修:二十六世仁;编辑:二十七世秉衡;校正:二十八世道广,二十七世思聪;采访:二十六世映曙、希荣、占奎、亮远、荫蟾;领修:二十六世光远、二十七世朝江、延栋、霞彩、殿周、朝选;监修:二十七学溶、思睿、二十八世延彩、延哲、文明、文波。请看,当时的字辈是多么不统一!如果在这之前已立了统一的字派,“文”字应是三十世,而此处的文明、文波都是标为二十八世,“远”字应是二十九世,可是亮远标为二十七世,光远标为二十六,朝江标为二十七世,朝选标为二十九世。事实上不是代数标错了,而是在此之前这些人做为成人,通用名早就叫开了,这是一例。
第二例,我们再看年表中的先辈人名。卷三中懋官公支下的二十五世国辅、国荣、国泰、秀可、行可都生活在康熙时期,不是他们没用新辈名“孝”字,而是当时还没有新字派;二十六嘉猷、嘉谟、嘉风、嘉彦、嘉德、魁士、文士也没用新辈名“友”字,二十七世乾远、廷远、万选、尚选,士惠、士凤、士龙(蓁)、士球(茂)、同圣、毓盛、来盛、士善、士怀、士忠、士义、希升、士宏也没用新谱辈名“声”字辈。二十八世新字辈是“延”字,可是,我们已看到二十八世的人物有仁(字增曙)、信(增华)、礼(增友),承、东曙、珮、莲杰、朋(盛彩)、凤(祥武)、华彩、贵彩、宝光、宝田、宝三、宝成、宝祥、宝堂、宝曙。就是即使到了三十世,“文”字派,尽管谱名用了“文”字,但文赓原名赓扬、文殿叫殿扬,文德叫德扬,文礼叫戴扬,文纯叫纯扬,文怀叫怀扬,另一文德叫德扬,文治叫廷扬,文恒叫恒扬,文景叫春扬;满公支下三十世,另一门文成原名叫自成,文光叫天成,文德叫德成,文成叫友成,文渊叫宋成,文玉叫玉成,文化叫化成,国泰公支下,文旺叫德旺,文新叫德新,文义叫德寿,文怡叫德怡,文斗叫德明,文福叫德福,文元叫德元,文才叫德才,文盛叫德盛,文化叫德化,文典叫德和,文友叫德友,文和也叫德和;另一门文林叫华林,文桂叫华桂,文富叫华成,文仓叫华仓。这些三十世的人,都出生在嘉庆和道光前期,这说明,新的字辈出现较晚,在这之前,各大支派有各自的辈行。甚至各门庭取名字辈也不相同。立字辈时,成人的名字早叫响了,不能改名,即使修谱时按照新的字派取个谱名,原名还是通用的,这在坟图上更能达到确认。
试看坟图上的人名,我们不必追溯到二十五、六世,也就在二十八世至三十世的人名中来取得印证。
如官公墓志中的二十七世有士宏、士球墓,三十世有德扬墓,二十八世有宝成、宝三、宝田、宝光墓,三十世有惟扬,明扬,文扬墓。因为当年查坟向画坟图,实地勘察。户族中人会脱口而出先人在世时的名字,而不知谱名。谱名一般都是识字人查阅谱牒时才知晓。
需要指出的,以上的结论并不能一概而论,主要是看先人生活的年代与立谱时颁行新字派是否有时间差距,如果取名早于新字派,则后来叫开了就不好改了,即使改了人家也不知道是谁,如果出生时间与立字辈同时或稍后,则会自然按新字派取名。
字派的意义:有了统一的字派,尽管也有名字重复相同的,但族人据此可以知上下尊卑,不致于乱称了,该大还大,该小还小,昭穆有序,伦理有常。现今赶时髦,人们取名往往单字,无字派,那么很可能某位长辈与晚辈同龄相仿,甚或年龄比晚辈小得多,单字相同,不知世数,搞不好称兄道弟都有可能。或许有人会说,又不是亲房本门,乱叫有甚妨碍?须知,同宗共祖,如此混乱,于祖宗何忍?倘或一旦搞清,未免尴尬,又于良心何忍!所以,还是有字辈带辈名为好,即使不带字辈也要知道自己属于那一辈,多少辈是那一个字。产生混乱的原因主要是解放后尤其是受文革期间流行的“只有阶级亲,没有宗族亲”的口号误导所致。
拟定字派的原则: 至于家谱所立的辈名,一旦拟定颁行,做为后世,就当沿用。但当时这二十字细加分析,也不太科学,也就是说欠周密、严谨。字辈名,不能光图顺口,不能只顾文义而草率拟定,应当在深入细致研究本族先人名讳的基础上慎重拟定,千万不能重复雷同。应该是研读老谱在前,拟定辈名在后。我们可以看到,二十九世的“远”字,三十世的“文”字,三十五世的“传”字,三十九世的“业”字,都与先世的好多字派相同,这样不仅犯讳,更会造成混乱。不知先人辈名尚可,一旦翻起老谱,前后对照,甚觉荒唐。这次修谱,遇一族中老者,献言新的辈名:“家有贫富贵……”,听后顿觉好笑,前面倒有“传家崇德业”,家是三十六世,这次又出现“家”字,岂不重复混淆!同时,哪有“贫”字做辈分的?字派歌,不是顺口溜,不是打油诗,也不同于四言、五言、七言古诗。不但要求文从字顺,富有含义,好念好写,而且严禁上下辈混淆,读音不能产生歧义,需反复斟酌推敲才是,所以本次立字派,一定得慎重,不妨从献言者中加以选择,进行论证评定,一致通过后,才能正式付梓印行。